2020年12月18日,首都医科大学胸外科学系年会暨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进展研讨班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活动由首都医科大学胸外科学系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承办,为期两天,大会内容涉及胸外科基础与临床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
上午8点30分,首都医科大学胸外科学系年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胸外科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刘志东教授主持。胸外科学系主任许绍发教授,常务副主任李辉教授,副主任刘志东、于磊、田锋、张毅教授及各学系委员单位成员参会。大会主席刘德若教授、支修益教授和李辉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刘德若教授对首医胸外科学系的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并指出随着中日友好医院加入首医胸外科学系,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将积极配合首医胸外科学系的工作,创造共同发展的愿景。支修益教授和李辉教授对本次大会的工作表示认可,同时指出,首医胸外科学系的成立和辉煌少不了各学系单位的积极参与,更是首医胸外人努力的成果,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学系主任许绍发教授则就“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这一话题展开演讲和讨论。许绍发教授重点指出,目前学系建设已较为完善,而学系师资队伍正在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博导缺乏尤为严重。首医胸外科学系的发展更需要从人才培养方面做起,各成员单位应该着力于本单位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建立更为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最后,许绍发教授表达了对未来学系发展的期许和美好憧憬。

年会的第二项内容为学术交流环节。本次学术交流环节不仅涉及了胸外科常见的肺部肿瘤,对于食管癌、胸腺瘤等疾病也作出了十分积极的讨论交流。刘德若教授和张真榕医师率先进行了关于“早期肺癌诊疗方式的选择”的主题分享,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参照,对早期肺癌的影像、病理及预后进行总结归纳,提出目前国内对于早期肺癌诊疗需要面对的问题与发展方向。张毅教授以“肺癌外科治疗模式之变迁”为主题,介绍了利用外科手段治疗肺癌的发展历史及目前治疗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研究数据分享临床工作经验供学系同仁学习。各学系单位成员、专家教授依次进行了学术汇报,为此次年会奉上了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
年会的第三项内容为胸腔镜手术视频比赛决赛。经过学系评审专家的严格评选,来自同学系成员单位的六名青年医师入围本次决赛。在决赛过程中,选手们充分展示了自己对参赛作品的理解及手术水平,也赛出了各单位的风采。

年会的最后一项内容为青年医师演讲比赛。八名参赛选手将自身在临床工作和学习中的体会加以凝练,通过这一契机表达了对医、患、病的理解和思考。本次青年医师演讲比赛展现了首医胸外科青年医师的精神风貌,为本次胸外科学系年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会第二天的主要内容为“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进展研讨班”,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举办。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学员们的热情不减,吸引了来自内蒙古、河北等各地的胸外科同道参加。
上午9点整,研讨班在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二科多功能会议室准时开始。胸外科主任刘志东教授致辞,对前来参会的各地胸外科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手术演示环节正式开始。在此环节中,共安排了3台肺癌胸腔镜手术,手术全程视频直播并由刘志东教授实时讲解,涉及肺结节磁导航定位、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患者的肺切除等时下最受关注的内容。术后刘志东教授与周世杰教授就手术中的重点、难点环节与学员们进行了探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手术演示环节后,来自北京胸科医院放疗科的张旭主任、影像中心的侯代伦主任、肿瘤科的刘喆主任、肿瘤免疫室的张洪涛主任、麻醉科的刘伟主任、以及胸外科的曹小庆医师、苏崇玉医师分别从胸部肿瘤的内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及影像诊断等各个方面与在场学员进行了交流探讨。张旭主任的“刀光闪烁的放疗设备”将话题引向放疗领域,并通过一系列的临床实验证据,证明了放疗手段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刘喆主任的“肺癌靶向治疗进展”详细介绍了目前靶向治疗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张洪涛主任的“肺癌免疫治疗进展”在基础研究方面介绍了目前肿瘤免疫领域中的前沿热点;侯代伦主任的“肺空洞病变影像学鉴别”从肺空洞的病理生理学到肺空洞的影像学特点揭开了各类肺空洞的神秘面纱,并针对临床中肺空洞诊断鉴别的难点介绍了自己独到的经验与体会;刘伟主任的“胸科术后急性疼痛及治疗”则放眼于胸部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方面,介绍目前胸外科术后常见的急性疼痛治疗手段。最后,苏崇玉和曹小庆医师就目前胸外科的研究热点—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分享了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数据以及治疗经验。

本次会议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现了首医胸外科学系的临床和学术水平,显示出了当前肺癌诊疗领域中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重要意义。相信在首都医科大学高速发展的平台上,首医胸外科学系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机制,实现学科更加快速的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胸外科学系)